寒冷性荨麻疹是麻疹一个类型,每遇冷风吹拂或皮肤接触冷物即有风团出现。
此型荨麻疹以抗组织胺药物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钙剂和维生素C等疗效不明显,有用组织胺脱敏疗法,虽有一些效果但也不理想,因此,寒冷性荨麻疹也是较顽固的皮肤病之一。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荨麻疹这一名词,但与荨麻疹类似的病名较多,如:“隐疹、“风疹”和“瘩癌”等。
关于荨麻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历代医家均有详细的论述,如:《诸病源侯论》:“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风气博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痦痞。”
《医宗金鉴》:“瘩瘤汗出中邪风,状类豆辨扁痞形……。”均说明发生荨麻疹的内因是表虚,外因是风邪侵袭,邪留肌表而发病。
《诸病源侯论》:“天阴雨冷则剧,出风中亦剧,得晴暖则减,厚衣身暖亦差也……”此段的论述颇似寒冷性荨麻疹。
我们根据寒冷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采取补气固表,去风逐邪之法治疗。经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临床采用方剂及病例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我们采用的方剂是以玉屏风散和桂枝汤加减。*芪50克,防风、桂枝、赤芍、当归和生地各15克,鸡血藤20克,灵脂、莪术和甘草各10克
方义:*芪和防风补气固表,桂枝和营逐邪;当归,生地和鸡血藤养血;五灵脂和莪术行气活血,经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甘草解*和诸药。
病例一:阎××,女,24岁,79年3月20日初诊,病志号。遇冷全身起疙瘩,发痒,病程4年,用药较多效果不著。
检查:未见原发疹,皮肤划痕阳性。脉沉缓,舌淡,苔白薄润。
诊断:寒冷性荨麻疹。
辨证:表虚不固,营卫不调,风邪留于肌表而发病。
治则:补气固表、活血祛风。
方药:*芪50克,防风、桂枝、赤芍、当归和生地各15克,鸡血屯30克,莪术、灵脂和甘草各10克
79年4月5日,连用10付面部已无发疹,躯干发疹已显著减轻。脉沉缓,苔白薄。又依前方加干姜7.5克,服用四付再未有发疹而治愈。
病例二:梁××,女,23岁,79年2月6日,初诊,病志号。皮肤着凉即发疹、痒。已二年多,曾用抗组胺药和钙剂治疗无效。
检查:未见原发疹、双前臂可见抓痕,皮肤划痕阳性,脉沉缓,舌淡无苔。
诊断:寒冷性荨麻疹。
辨证:表虚不固,营卫不调,风邪外袭留于肌腠而发此病。
治则:补气固表活血祛风。
方药:*芪30克,防风、桂枝、白芍、当归、灵脂、菊花各15克,川芎、甘草各10克。
79年2月16日,连用六付,已无发疹,疗效巩固。
小结:
寒冷性荨麻疹,属常见病,较为顽固、其发病是表虚而招致风邪的袭人,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对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只有补正逐邪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在临床我们采用补气固表的玉屏风散和和营逐邪的桂枝汤加减取得较好的治疗。
?本文摘自《吉林中医药》年04期,作者:王俊芳
?欢迎投稿gycx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