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暖花开的时候,可是最美好的野菜季节。走在农村小路上,随处可见野菜,路过的人总会停下脚步蹲下去摘几棵。路边上还未被踩踏过的车前草,绿油油得不比时蔬逊色多少。那徐徐春风吹过之后,大地上那些成熟的蒲公英种子飘得到处都是,农民知道过不了几天这些落地的蒲公英种子就会长成可口的野菜了。
还有路边那些往常很让人讨厌的杂草,经过春天的洗礼,也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中有一种就是山间、路边常见的“蜇人草”,在这春天的季节里也让人无不对它青几分,采摘回家也能当菜。
大家好,这里是“农看农”,每天分享农村新鲜事,探讨农村养殖/种植新项目,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路边一种“蜇人草”,过去拿它编草绳,如今成珍贵野菜,很美味。
农村的“蜇人草”,学名上叫荨(qian,第二音)麻,荨麻属于多年生植物,基本每年在固定的位置都能看到一棵生长好几年的荨麻。但却没几人对它感兴趣,遇到了总要躲远一点,只因为这荨麻浑身长了密集的刺毛,摸到总要被“蛰”一下,就像被蜜蜂蛰了一般,刺痛一阵。就因它身上这刺,让人叫它蜇人草。
据明代《蜀语》记载“用叶喂猪易壮”,说明荨麻是喂猪的好材料,至少在明代开始已经广为利用了。据现在考古发现,荨麻不仅在国内早就被人们应用,在欧洲也是很早就被开发利用了,古欧洲人很早就开始应用荨麻制作衣服和布料了。然而这种历史悠久的植物,如今又沦为了野草,让人厌烦。
从近几十年的农村发展来看,荨麻在农村的作用除了80年代、90年代那时候农村兴起养猪,有用于喂猪之外,那就是用于制作草绳,用于农事。在老一辈人眼里,荨麻纤维韧度好,强力拉不易断,可制作麻绳。至今老一辈的人还能熟练地用荨麻制作草绳。只是现在人看来,这种传统手工已没啥用处,大多都是机械化操作,故而荨麻在农村地区的价值越来越淡化了。
不过在这春天之际,荨麻可还有很大的作用,可作为一味珍贵野菜。在春天里,荨麻新长出来的嫩茎叶可作为野菜食用,鲜嫩的荨麻嫩茎叶纤维任性还不够,此时摘来当野菜可谓是鲜嫩可口了,在南方一般以煮汤、凉拌为主,北方则以做馅、做调味料为主。据现在研究表明,荨麻如果为纯野生无污染生长,可为一种绿色蔬菜,食用价值非常高。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荨麻不仅在国内受欢迎,在土耳其更是被誉为“百草之王”,被引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疾病,在德国更是当地最常用药物之一。据老人介绍,古人还将荨麻丢于水中毒鱼。对此不知道各位网友是否知道呢?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欢迎留言多说说你们的看法!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